为什么很多地方势力都反叛项羽了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一直以来是多少文人墨客的书写对象,可以看到项羽一直以来都是悲情英雄的化身。失败的成功者。为什么很多地方势力都反叛项羽了

那么当时为什么都要反叛项羽呢?

其实就当时来说的情形来说,不管是谁坐上这个位子都是有无数人会反对他的。首先也是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项羽采取的制度有问题,这个时候是分封制和郡县制两个并存的局面,郡县制虽然实行时间不长,但是这个时候只要是有一点远见的人都看到了他的好处,但是这个时候项羽还是采取了分封制,而且自己既不当皇帝,也不是学周朝自诩为天子,而是给自己封了一个霸王,而其他人也是王,霸王是什么王,没人听说过啊。既然都是王,我何必要听你的呢?为什么很多地方势力都反叛项羽了

而且分封制本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反叛,谁不想当最大的王,谁不想执天下牛耳。所以说这个时候都知道了分封制的问题,但是项羽还是采取了这样的模式。这样的话老百姓也反对他了,因为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阵,这些老百姓都不想再受战火之苦了。所以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也是意识到了,但是又不可能一下子废除分封制,于是刘邦就让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存在,这样就很好的化解了,分封制的废除只能是慢慢来,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去解决。

而且这个时候,六国都复国了,他们也都想恢复自己祖先昔日的荣光,所以彼此之间也是一直在打仗,这个时候项羽就采取了,谁听自己的话,就帮谁,而且这些六国旧人都是一些反复无常的小人,今天跟着项羽,明天跟着刘邦,项羽自己也是非常痛恨这样的人的,所以项羽每次去打这些人都是自己去,那么就更会让这些人不忠了。为什么很多地方势力都反叛项羽了

还有杀楚怀王这一点项羽也是做得有点早了。

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人心的不足,这些被分封的人都觉得自己得的土地太少了,项羽分封不公平,其实我们也是经常看到这样的故事,两个人分蛋糕,都觉得自己的少,对方的多,其实这时候这些人的心思也是一样的,觉得自己的功劳大,但是为什么只得了这么一点地方。都觉得不公平,那么自然反他的人就多了。

诸侯反秦的目的无非两个:复国和富己。在乎的东西有两样:权力和地盘。得不到一样不服,并没有多高尚。诸侯的思维其实仍在战国时代,不会因为反秦而融合,也不耽误窝里斗。比如田荣拥田儋为齐王,与章邯作战时田儋被打死,齐人又另立了田假,田荣听说后立马调转枪头杀回老家。田假逃奔楚国,丞相田角和弟弟田间去了赵国,田荣又立了田儋的儿子田市;再比如武臣奉陈胜之命平定赵地,结果在张耳、陈余的怂恿下自立为赵王。之后武臣派韩广攻略燕地,这哥们也顺便做了燕王。诸侯间存在诸多不稳定因子,随时可能爆发,项羽在这种背景下的分封就成了引信。

为什么很多地方势力都反叛项羽了

项羽封侯依照的是军功而非出身,总体说还算公平,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而且这里面还有个衡量标准问题,项羽依照的军功,也只是他所认为的军功,这就难免产生另一个标准,即与他关系的远近。这会让人怀疑他有私心,比如田荣。

田荣打田假之前一直被章邯围追,还是项梁帮他解了围。后来章邯反扑,项梁又请田荣助兵,田荣却讲开了条件,说楚国杀了田假赵国杀了田角、田间他就出兵。楚、赵二国当然不会答应,田荣也就真的没出兵,最后项梁战死。有了这段渊源,项羽对田荣自然不感冒。封侯时齐地被一分为三:田荣的傀儡主子田市远封胶东,田荣曾经的副将田都因救赵有功又随项羽入关,封为齐王,带兵投奔的田安封济北王。没田荣什么事。

为什么很多地方势力都反叛项羽了

田荣认为项羽有意报复,便不让田市就封,还打跑了田都。田市自己偷偷去胶东,又被愤怒的田荣追上去杀了。而后田荣自称齐王,又打败济北王田安,并了三齐。田荣还拉拢同样没被封侯、擅打游击的草莽彭越,给他送去一方将军印,挑拨他在项羽的势力范围——梁地造反。

陈余和张耳本是生死之交,拥立武臣后分别为将、相。后来赵国内乱武臣被杀,二人又拥立了赵歇。章邯围巨鹿时,困在城中的张耳向驻扎城北的陈余求救。陈余先是不肯,后在张耳怒斥下出兵 5000,结果全军覆没。巨鹿解围后二人相互埋怨,反目成仇,张耳便随项羽入了关。分封时,张耳成了赵地核心区的常山王,赵歇则被远徙为代王,而跟项羽不熟的陈余只捞到三个县,这还是照顾他面子。当时有人劝项羽,说陈余和张耳功劳差不多,不能这样,项羽没听。跟张耳落差如此悬殊陈余自然不服——朋友反目仇更深,见田荣打响第一枪,也以替主子出头的名义加入折腾队伍,借田荣的兵赶跑了张耳,将赵歇接回来又做了赵王。

为什么很多地方势力都反叛项羽了

刘邦更不用说了,关中王本在囊中,却被项羽发配去了巴蜀,早就憋着气呢。齐、赵一乱,也就起兵还定三秦了。三股势力在全国三个中心搅和,再加上彭越的游击队,七、八路武装开造,项羽再一发兵,就又重回战国时代了。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