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到现代诗歌的发展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家国情怀的隽永与自我意识的深渊

对于古体诗和现代诗及其今后的发展,我认为自己是非常有发言权的。本人从初中开始现代诗的创作,高中时便有诗歌作品开始获奖,曾经发表过很多现代诗诗歌作品,也有很多作品获奖。直到结婚时,老婆将禁止诗歌创作作为结婚的必备条件,才放下对现代诗歌的写作。不过这几年断断续续也写一些东西,但是我已不拘于现代诗的写作,也试探性进行古体诗的创作。

古诗到现代诗歌的发展

一、从两首诗歌说起

在回答之前,先请大家斧正一下,目前为止本人(请注意仅限本人)文学艺术水平最高的一首古体诗和一首现代诗。

古体诗:偶得

椅高三尺亦如何,勾心浮生笑谈多。

暂避尘嚣只酒饮,身披冷眼独放歌。

遍历俗世百变面,云卷潮生胸无波。

烟云尽处心高远,着雨拈雪且自得。

古诗到现代诗歌的发展

现代诗:春天来了

春天 欢唱着轻舞飞来

可花朵为何离我远去

南来途中 总有燕子哀鸣而落

无法衔食我苍白的目光

诗歌早已死亡

我只能以自己的心脏为坟

让她长眠于无尽的忧伤

嫩芽伸出渴望的小手

我知道 我腐烂的尸体将成为他的营养

而秃鹫在天上滴洒着血色的目光

吞噬之后 我的白骨还会挂在它的头顶

成为向春天炫耀的牺牲

而春天来了

所以冬天的罪恶注定会被掩盖

绿魔肆无忌惮

吞噬着死神留下的遍野横尸

用花朵的芬芳遮掩腐臭

所以诗歌早已死亡

在我的心脏长眠

她是我永远的伴侣

我的忧伤永远芬芳

而春天来了

所以我知道

只有死亡之后才能有春天

所以我知道

死亡是拥有春天的唯一途径

春天来了

我能否拥有春天

如果让大家必须选择喜欢其中一首诗歌,大家会喜欢那一首诗呢?我想大部分人会喜欢《偶得》。即便有人会喜欢《春天来了》,但经过较长时间的生活体验,你会发现,你还是会喜欢《偶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偶得》格局上、思想内涵上比《春天来了》要宏大的多。

二、现代诗歌的发展

鉴于古体诗词的发展轨迹大家都极为熟悉,所以我重点谈一下现代诗歌的发展轨迹。

滥觞:从胡适写出中国第一本现代诗集《尝试集》,其中被人戏称“好歹也是空姐”的代表作《蝴蝶》,中国的现代诗便随着两只蝴蝶翅膀的煽动诞生在中华大地。它是随着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争论而产生的。随之,这种新兴文体便被许多人接受,出现了胡适、刘半农等一大批现代诗诗人。连鲁迅也写作过许多现代诗,其中以《他们的花园》最为著名。

兴起: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诗随着经济的腾飞而兴起,当时分为两派,一派为席慕容和汪国真为代表的爱情诗派,一派为北岛、顾城为代表的朦胧诗派。当时现代诗的影响力可为盛况空前,著名的诗人其号召力不亚于那些“四大天王”之类的港台明星。在全民爱诗热潮的影响下,各类纯文学刊物林林总总多如过江之鲫,每年发表的诗歌作品多达数万首,诗人也是如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层出不穷。

衰落:随着顾城、海子、戈麦等一批现代诗人以“寻找自我”的理由选择离去,现代诗的丧钟也就随着他们的离去敲响了。朦胧诗那种光怪陆离的新奇感不再有任何吸引力,人们从喜爱到反感那些“感觉之外的感觉”和“穿梭于七八个时空的情绪”。那些新兴的优秀文化形式以及基于技术的各类文化活动,使现代诗偏安一隅,成为小众文化。那些如过江之鲫的纯文学刊物也大批消亡,存活下来的也是发行量锐减,努力挣扎求生。

古诗到现代诗歌的发展

三、古诗词和现代诗的争议

实际上,自现代诗出现以来,对于现代诗文体与古诗词的争议一直未断。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古诗词格律甚严,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古诗词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中间要有对仗工整的对联句。其繁杂程度,让一直致力于古诗词创作的诗人也哀叹自己对平仄对仗也不尽懂。这些文体上的束缚对于那些言必称希腊的现代诗人无疑是封建余孽,必欲除之而后快。

2、古诗词内容上缺乏自我,必须解放自我意识

现代诗人们认为古体诗词在内容上丧失自我,即便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依附着家国情怀,个人意识成为家国、道德、正义等的附庸。因此他们提倡写自己,打开自我意识的自由飞翔空间。

3、现代诗作为诗歌其音乐性的丧失

格律的丧失,也就意味着音乐性的丧失。同时,为了彰显个性,各种稀奇古怪的诗体也不时出现,平仄没有了,押韵是没有的事,分行和节奏感作为诗歌仅剩的两块遮羞布被保留下来。给大家节选一首叫《大佛》的朦胧诗,大家感受一下。

不会在冬天的寒颤中离开家离开柔和的面孔谁也不会 / 这个下垂的黄昏沉寂而贫血 象一只喑哑的铜钟飘忽如梦幻 / 大野中旋转的树丛后面有被铸成口碑的灵魂 来到浑浊的江边 / 如梦幻 被萧瑟的风贴上僵硬的石壁 开始了一次模糊不清的沉沉大睡 …….

这种长句诗体不多见,但不算出格,本人高中时获奖诗作便采用的是长句诗体。而有少数诗人创作的怪体诗只能算恶搞了。

4、现代诗的自我意识流泛滥

这恐怕是现代诗特别是朦胧诗派受争议最多的地方,一句诗一个意象,甚至一句诗几个意象。一首诗是有众多碎片化的意象组合而成,这样就照成了几个恶果:一是除了作者本人,谁也不知道他在写什么,但搞笑的是很多诗人或评论家却煞有其事的进行评论;二是朦胧派诗歌颠来倒去都可以读,就以我节选的《大佛》为例,你还可以这样读。

如梦幻 被萧瑟的风贴上僵硬的石壁 开始了一次模糊不清的沉沉大睡 / 大野中旋转的树丛后面有被铸成口碑的灵魂 来到浑浊的江边 / 这个下垂的黄昏沉寂而贫血 象一只喑哑的铜钟飘忽如梦幻 / 不会在冬天的寒颤中离开家离开柔和的面孔谁也不会

也还可以这样读:

大野中旋转的树丛后面有被铸成口碑的灵魂 来到浑浊的江边 / 不会在冬天的寒颤中离开家离开柔和的面孔谁也不会 / 如梦幻 被萧瑟的风贴上僵硬的石壁 开始了一次模糊不清的沉沉大睡 / 这个下垂的黄昏沉寂而贫血 象一只喑哑的铜钟飘忽如梦幻

是不是很神奇?

古诗到现代诗歌的发展

四、我对未来古诗词和现代诗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1、诗歌必然回归格律

一方面,古诗词并未限制古代诗人们的想象,他们写下了无数优美华章。反而是现代诗,没有所谓的束缚了,但从未诞生堪称伟大的作品。另一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举个例子,一个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想象奇崛,但设计稿定下来后就必须规规矩矩一针一线的打版缝制,这个程序极其严格,容不得半点的天马行空!诗歌亦是如此!思想可以飞翔,但必须按照格律使诗歌具备音乐美,语言美。这便是所有的古诗词可以翻译成现代诗来便于理解,但翻译成现代诗后便味同嚼蜡的缘由。

2、诗歌必然不会是自我意识的载体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中伟大的诗歌作品,无一不是满怀家国情怀,身负道德正义。那些小资产阶级调调的自我意识必定会被社会和大众摒弃。

古诗到现代诗歌的发展

3、自我意识流是一个无底深渊

很少有人对那些油画画家、现代诗诗人有许多看起来象神经病这种现象一探究竟。其实,他们无非是陷入西方文化中宣扬自我意识流、自我意识的解放、自我意识的革命、自主意识的复苏等等看似美好,实则是个无底深渊的意识漩涡中无法自拔。没有家国,何来自我?于家国无益,自我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苦寻自我,但又无从寻找自我,于是海子、戈麦等人便如飞蛾扑火般选择离去,只留下令人费解的一声叹息!因为写诗,我的老婆愿意嫁给我,但嫁给我的前提,又是禁止我继续写诗,因为害怕我成为精神失常者。这恐怕不时个别现象。现代诗的自我意识思潮着实害人不浅!

4、现代诗是古诗词的写作基础

这是未来现代诗的最终归属。如果一开始就写古诗词,那么难度太大,以我个人的创作经历来看,我认为一开始着手现代诗的创作,等有了深厚的基础,再进行古诗词的创作,这样事半功倍。

总结,现代诗其天生就是一种发育不全的文化,诗歌必然是古体诗词!现代诗可以是古体诗词的创作基础,但是我们在进行现代诗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坚决剔除自我意识的戕害!

提问不严谨!

既然是古诗词,都是过去式了,怎么可能再发展?

现代诗,文学史上一般在中国是指 1919—1949 年阶段的白话文诗歌,也是过去式。1949 年以后的称为当代诗。当然,宽泛地说,也可以两者合并而称“现代诗”。

诗词或者说格律诗和填词,是依赖汉语特有的文字结构和音韵而存在的诗歌形式。只要汉语存在,诗词就会一直存在。但是,往后是否会有动人心魄的作品涌现,基本就是概率问题了。

现代诗发展受外国诗歌,文学思潮影响较大,并且近年来也有有意吸收古典诗词成分的趋势,搞得不文不白。不过如何创作不是问题,问题还是是否会出现打动人心的作品?结论是不知道。现代诗以前有痖弦,郑愁予,余光中等人作品可看,近年出了个诗人余秀华,有些作品意象和意境比较有可取之处。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