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和综艺有什么区别,综艺和娱乐有什么区别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1. 如果说,传统综艺节目,如各种春节联欢晚会、中秋晚会、国庆晚会等,主题明晰、立意明确,是一种严肃的、高品位的审美方式,那么,《快乐大本营》的娱乐节目则彻底解除了高高在上的教育姿态,强调寓教于乐,消解了教育意义在节目中的主导地位,解构了传统的审美基调。其娱乐节目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教给人们某些知识,而是通过“玩”和游戏的快乐过程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轻松愉悦,在笑声中给观众知识与启迪。据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关于现阶段的中国节目观众观赏心理的调查报告表明:中国公众渴望轻松娱乐和富于幽默感的节目,公众希望了解明星的常人侧面,公众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传统的电视审美观念在 1998 年以后的荧屏,被“新型综艺节目”所替代,先有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一马当先,后有各省、市电视台群起仿效,一时间“周末”、“假日”、“开心”、“快乐”、“欢乐”、“非常”、“幸运”、“大本营”、“总动员”、“快车”、“新干线”等漫天飞舞,蔚为大观。

2. 这种所谓的新型电视综艺节目就是当前荧屏上出现的以娱乐大众为宗旨,由主持人、明星、观众三方参与,并用以主持人为主的三方之间的语言交流为串联方式,将游戏、综艺、竞赛、博彩四大构成元素拼合与联接起来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随着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频道的改革,以娱乐、休闲为主要内容,以演艺文化圈为对象的娱乐新闻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潮流,诸如《娱乐现场》(原《中国娱乐报道》,光线传播公司出品)、《中国娱乐特快》(嘉实公司出品)之类的栏目受到普遍关注和纷纷效仿,各个电视台五花八门的娱乐报道类节目竞相推出,娱乐的开发成为电视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生长点,也是电视栏目设置和创新的一个热点。

《快乐大本营》的成功,使我们认识到目前电视急需节目的多样化,文艺晚会也非电视文艺节目的终极模式,从而也改变了人们对娱乐节目和所谓“电视快餐”的看法。由于中国大众思想被长期禁锢,曾经有许多人把“娱乐”和“精品”对立起来,认为“精品=严肃”,似乎能带来笑声的就不是精品。从以往的创作来看,精品意味着题材永恒、重大,对人类的行为和意识有比较深入的总结和挖掘,而且制作精良(这一点有不同时代技术的局限性),最终能够流芳千古。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精品中不乏笑声的作品:小说《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就脍炙人口,卓别林的影片也令人百看不厌,近年来的《真实的谎言》、《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等等西方电影也可算是非严肃题材的精品。

所以,题材和形式没有高下之分,只要结合得体,便各有其精妙之处。目前,电视娱乐化现象正在向纵深发展,由于娱乐报道之类的节目可开发的内容较窄,各家思路容易集中在几个热点上,同质化现象颇为严重,雷同化趋向势所难免。《快乐大本营》播出之后,在电视界和观众中产生了轰动效应,目前全国已有近 100 家电视台先后到湖南卫视学习、取经。娱乐类栏目从取名到内容形式都大同小异,彼此之间“克隆”的热情远远超过探索的热情,各家电视台的娱乐化栏目大量涌现,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形异质同、形形色色的综艺节目,顽强寻找着自己的目标市场。面对这样的危机,2000 年前后,电视界将外国或台港电视常见的益智与博彩环节引进了娱乐类节目,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对双休日白天的非黄金时段也进行娱乐化开发。在原有形式基础上通过模仿和部分调整来创新高峰的模仿之路即将走到尽头,节目只有从模仿阶段中走出来,其生存与发展才有希望。

可以说,《快乐大本营》对大众文化审美情趣的把握是十分敏感而准确的,节目内容的流行性和形式包装的时尚性,体现了游戏娱乐类节目追逐潮流的特点。栏目在原创时的着眼点是当下流行的大众文化情趣,并非常善于从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也总是从歌曲、音乐旋律、灯光、服装道具、舞台设计等流行文化的角度来包装自己,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节奏。这种文本的原创性模式一旦成立,就会在相对固定的栏目中定期播出。可贵的是,栏目敢于自我否定,一直致力于不断变换节目形态,注重本土文化及本土受众,不断注入地域文化元素,珍视其地方特质,开发其发展潜质,适时营造兴奋点和动情点,通过契合社会热点的栏目媒介活动及符合国情的游戏博彩环节,全面创新和丰富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

自栏目创建以来,《快乐大本营》一直是全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新标榜,其整个内容与形式适应了追求更多的精神快乐和审美享受的受众的迫切需要。《快乐大本营》娱乐模式的建构和超越,树立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引发了遍及全国的“娱乐旋风”,不仅有力而彻底地冲击了历来国内注意“寓教于乐”,其实是重教轻乐的传统电视观念,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电视娱乐文化的浪潮,适时地扩大了电视观念的影响,推动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而且凭着节目的品牌优势创造了国内娱乐综艺节目在收视率上的奇迹。而随着《快乐大本营》大众娱乐观念的延伸和转换,可以说栏目在中国电视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文化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从 2004 年以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创办更使“快乐中国”的口号响遍全国各地,中国电视呈现出从娱乐大众走向大众娱乐的转型趋势。

2005 年,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经理、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超越原有的“湖南卫视型”娱乐方式,大胆尝试以“大众娱乐大众”和“观众决定标准”为要义的“新娱乐”模式。在《超级女声》的成功为“新娱乐”奠定了第一个支点后,推出的海选《快乐大本营》主持人的“闪亮新主播”活动,成为“新娱乐”的第二个支点,引领了一场面向大众的平民电视运动。

《快乐大本营》作为全国知名栏目,一直保持湖南卫视标志性节目地位。无论是在文化功能观念的转变、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转型以及中国特色的电视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继续保持《快乐大本营》之类的电视娱乐节目的活力,建构电视娱乐节目追求智慧表现的自由度的价值取向,追求主持人个性风格的策划思路与模式,从而尽量使观众保持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审美需求,避免低俗与雷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娱乐化道路,这不仅是《快乐大本营》的主要创作者,而且是全国电视文化工作者和电视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艰巨任务。这些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将会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进行具体而全面的阐述。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