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个好皇帝吗(崇祯在位17年究竟在做些什么)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好皇帝的标准是什么?勤政肯定不是必要条件,在我看来,一是人事权,设计权力架构,维持朝堂各派系权力大致平衡,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大体不走样,也就是能够使大家求同存异,斗而不破。二是财权,解决钱从哪来?怎样花?花到哪里?三是军权,用怎样的制度来控制军队。四是关键时期敢拍板。

一般来讲,一个皇朝维持到了一百多年后,王朝的食利阶层众多,打个比方,底层上交了一百两银子,但入到国库里只有二十两;国家花钱的时候,报销一百两,但落到实处的可能只有二十两,里外差距是二十五倍。怎样解决?

明朝的太监依附于皇权,且太监自小就接受教育,培养政务能力(魏忠贤等个别例外),和读四书五经的大部分知识分子(看看儒林外史)不同,培养太监的目的是为了实用,因此最终脱颖而出的太监,其政务水平往往在官员的平均水准之上。万历年间,重用太监来收取矿税、商税,税收直接入皇家私库(有些战争、救灾支出,万历直接由内库拨出),没有给官员上下其手的机会,且矿主和商人往往和官僚有亲密关系,因此官员们普遍反对。天启皇帝不愿理政,没有在宦官和文官集团中维持平衡,遂使宦官集团势力独大。

崇祯清理了宦官集团,就得独自和文官集团斗争,可能找不到合适的首辅,也可能太急于求成,崇祯换首辅如走马灯,平均不到一年换一个,但不能解决帝国困境。而且没有宦官集团在地方上征收矿税、商税,遂使国家税收全部压在底层百姓身上,加上天灾,于是官逼民反。百姓造反,需要军费,于是再加税,恶性循环,就一发不可收拾。从这个角度上讲,崇祯的人事权和财权用的都不够好,谈不上是好皇帝。

军权方面,袁崇焕的能力、忠心历史上都有争议,暂不讨论,但没有监督,遂使袁崇焕杀毛文龙,满清得了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三个藩王,汉人封王,可见这三人叛逃对满清的助力有多大!再有袁崇焕卖粮食、朝鲜被满清打服了等事,对军权的利用也达不到好皇帝的标准。

农民起义和满清崛起使明朝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崇祯对外不敢议和,对内不敢像清末对付太平天国起义那样放手使用民团等地方武装,抱残守缺,缺少制度创新,就乱世来说也谈不上是好皇帝。

综上,崇祯除了勤政,其它方面做的一般。

是个尽职尽责的皇帝。

要说一个皇帝的好坏、最直接的评定标准就是功过。

但崇祯的命不好、非当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他生逢在一个气数已尽的大明、已经回天乏术了。

明朝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王朝、有关于它的故事太多、喜欢它的、是因为它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它有资本主义萌芽。它威名远播、万国来朝、从不与其他国家谈条件、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赔款。即便如瓦剌打到首都北京城下、它的第一反应也是反击。即使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它也没有想过和后金(清)议和。它社会非常开放、四大名著有三部诞生在明朝、更有四大奇书的出现。它并非是一个刻板的封建王朝、具有一定的民主议事的政治形态。

讨厌它的也不胜枚举、说它昏聩黑暗、不尊重知识分子。的确、明朝设立廷杖和锦衣卫、打大臣、监视大臣。朝堂几度沦为宦官的天下、整个国家由一帮太监说了算。还出了好几位名垂千古、个性十足的皇帝。如给自己封官做的明武宗、不住皇宫住帅府(自己修的)。问道修仙的明世宗、把大臣当猴儿耍、后又被大臣当猴儿耍。手艺高超的木匠明熹宗、光凭自己那一手手艺、做个衣食无忧的艺术家也绰绰有余。

在以往的认知里、我们常说崇祯是个努力的皇帝、可惜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脑子不好。在位十七年、做了十七年无用功。

但事实上是、崇祯是一个有着卓越政治智慧的皇帝。诛杀魏忠贤、其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他并不多疑、只是国家危如累卵、底下一帮大臣却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排挤、朝廷无人可用。他并不刚愎自用、袁崇焕承诺五年平辽东、他给予了他莫大的信任。袁崇焕张口就要 300 万两军饷、他省吃俭用东拼西凑、给他拿了 80 万(国家穷、钱都在大臣手里)。只不过袁崇焕这个承诺是他自己一时兴起的“廖慰上意”(安慰安慰崇祯、随便说的)。可以说害死袁崇焕的、是袁崇焕自己。在那种特殊的时刻、你吹什么牛(袁崇焕有被抬高之嫌、清朝对明末的这些将领、评价最高的孙承宗)?

但崇祯并不完美、他有一个缺点、也是他致命的缺点。

就是我们常说的“溜肩膀”、通俗来讲、就是出了事儿不愿意担责任。

正是这一点、害的他众叛亲离。

崇祯最后留有一封血书、内容如下。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