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大家好,我是唐岛渔夫。

很高兴由我,来回答一下。

先针对题设说我的结论——明代再去拿着火器称霸世界,已经晚了。

下面讲理由,如下

(1)明初,中国火铳依然领先世界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火药以及火器西传之后,万古如长夜的西方世界终于如获至宝。

因此,公元 13 世纪后半期成了东西方历史的转折点,蒙古人的入侵带来了欧洲战争形态的彻底改变。从此,欧洲人慢慢走上了热兵器时代。

当然,也不能说与此同时的东方世界就没有热兵器的演进。

只不过,两者慢慢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公元 14 世纪,是一个关键时期。

此时此刻的元代以及明初,在中国出现了现代步枪的雏形——火铳。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火铳脱胎于南宋的“突火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一种金属管状射击武器。比起当年比较简陋的突火枪,火铳同样是从后部装填火药,之后再将弹丸塞入。但火铳枪身的制作材料,已经扩展到了铜,生铁,青铜等金属。因此,火铳能够装填更多的火药,耐受较高的膛压,也能够塞入更大的弹丸,乃至于大石球。在此基础上,枪身侧面设置火门,火门可以用引信点燃。而在枪身后部,则出现了木柄,方便单兵操作者手持,或者瞄准。

(2)明初,三眼铳的威力很大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不仅如此,从最早突火枪的形制百态,元代出现的火铳已经明显形成了固定形制,能够较为大规模地装备部队。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枪和炮的分野并不明显,因此“火铳”可以看作是今天步枪的前身,也可以看作是今天火炮的前身。比如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火铳就被分成了三种制式——单兵装备的手铳,战船装备的中型铳,城防装备的大型铳炮。那么这最后一种,已经非常接近于我们后世所看到的火炮了。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在火铳的基础上,古代中国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后来又开发出了“三眼铳”。三眼铳的出现更加接近实战,三根枪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火铳击发之后到下一次装填的时间间隙,可以进行连发。为了增加战场上的威慑力,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三铳并发。更加符合中国战场实际的是,如果从远程射击来到了近身肉搏,来不及装填火药,三眼铳可以作为近战冷兵器使用。只要挥舞起来就可以当成棍棒,甚至于狼牙棒,尤其在骑兵手中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3)欧洲火门枪技术,最开始和火铳并驾齐驱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中国古代的火铳,在西方人看来应该叫做“火门枪”(handgonne)。事实上,火铳这个单词自从来到欧洲,就直接被改造成了英文单词“手炮”(hand cannon)。

虽然名字和原理都十分相似,但盛行于公元 14 世纪到 15 世纪的欧洲火门枪,说到底跟古代中国的火铳,还是有那么一点区别。

归根结底,还是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所造就。

比如中西方铠甲的发展,就一直沿着完全不同的方向。

枪械的发展,也是一样。

古代中国人所使用的火铳,主要为满足大规模野战以及惨烈的围城战的需求。因此,火铳并不要求太高的精度,反而是追求了火力并发数以及饱和攻击等等。而同时期欧洲人所使用的火门枪,从一开始就慢慢从精度上下功夫。比如同时期的欧洲火门枪,往往在金属枪管的前端设计一个支架,或者在枪身设计一个绳子。无论支架还是绳子,都可以用来借力,使得士兵们能够更好地瞄准。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4)火门枪在早期欧洲,是个鸡肋

看上去很美的火门枪,其实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当时的火门枪,它的火门设计在枪管后端的上面。而不同于中国人在火门中使用引信点燃。欧洲人往往是比较简单粗暴地用燃烧的木炭,烧红的铁丝,直接插入火门点燃火药。使用引信的中国士兵,点燃引信之后往往还有时间调整。而欧洲士兵由于引燃火门的时间差过小,则必须是手忙脚乱地一边点火,一边瞄准,一边还要保证不让火药产生的后座力击伤自己或者队友。

所以,单兵掌握火门枪的使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如此一来,欧洲人既要射击精度,又要火门的引燃速度,于是索性就平均每把火门枪,配备两名射击人员。一个人负责装填火药和引燃火门,另外一个人则专门负责瞄准射击。这么大阵势,根本就不像是射击,这分明就是打炮。

所以,火门枪早期在欧洲,更加像是一个鸡肋般的存在。

(5)胡斯战争期间,火门枪在欧洲才显示威力

正因为如此,当公元 14 世纪古代中国骑兵们使用三眼铳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时候,欧洲中世纪手持火门枪的士兵们则根本没法骑马,也无法将火药的威力最大化。所以跟中国明代初年几乎同时期的百年战争,虽然已经出现了用火药以及火炮进行攻城战的案例,但这事是早在公元 13 世纪中叶蒙古西侵期间就已经出现过的,历经一百年也并无稀奇之处。而在大规模野战中,远距离大显神通的是英格兰长弓,而近距离还有欧洲十字弓,火门枪的作用并没有怎么体现出来。

或者退一步讲,火门枪的最大功能或许并非杀伤对手,而是利用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声响与浓烟震慑对手,而实际上依然是使用冷兵器乱中取胜。

而到了公元十五世纪早期,也就是中国明代永乐年间,欧洲爆发了胡斯战争。在这场战争期间,火门枪才逐渐派上了大用场。当时的胡斯部队发明了一种战车,这种战车后来被称为“胡斯战车”(Hussite Wagenburg)。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胡斯战车一般每辆车会配备 16 到 22 名士兵,其中有两名驾驶员,两名盾牌手,6 到 8 名长矛兵或者梿枷(flail,类似长柄两节棍)兵,此外就是非常要紧的,一定要配备 4 到 8 名十字弓弩手(crossbowmen),以及两名火门枪手(handgunners)。近距离使用火门枪的胡斯士兵,能够用弹丸穿透中世纪重装骑兵们的板甲。因此,胡斯战车当时也算是威风八面,让德意志士兵吃尽了苦头。

(6)明成祖之后,欧洲火门枪技术开始领先中国

火门枪固然无法一统天下,甚至还要配合冷兵器使用,但其技术演进却一直没有停止。

我们知道,公元 15 世纪是欧洲千年大变局,当时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阶级兴起,民族主义思潮涌动,因此各种名目的战争也层出不穷。在欧洲当时连绵不断的战争中,火门枪也出现了各种改良。比如后来火门枪的火门,也像火铳一样被调整到了侧面,而不是一开始的上方。枪身后部出现了木制枪托,后期的火门枪枪托已经十分接近于近现代步枪枪托,士兵使用时可以用枪托抵肩,抵胸或者像原始状态一样夹在腋下,因此瞄准的姿势已经多了许多。与此同时,金属枪管被越做越长,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射程,甚至在后期还出现了照门和准星。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所以,从明成祖之后,中国的火铳已经渐渐落后于欧洲火门枪。

当然,火门枪仅仅算是一个最最原始的枪械形态。热兵器历史革命性一幕,是火绳枪(Matchlock)的出现。

(7)欧洲火绳枪出现之后,开始反哺中国大明

在火门枪基本构造的基础上,点燃的火绳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击发装置,于是火门枪也就改了个名字,成了“火绳枪”。火绳枪解放了士兵们的双手,从而使得精确射击成为可能。尤其是蛇形杠杆装置,后来被巧妙地设计成了扳机。早期在火绳枪的前端,还设计了一个钩子,用来更加方便地利用各种地形瞄准,因此火绳枪也经常被“钩枪”(hook gun,或 Arquebus)。后来出现了比较重型的火绳枪,也可以用 Y 形支架固定在地面上进行瞄准射击。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火绳枪后来传到了中国大明王朝,被改了个名字叫做“鸟铳”(因蛇形杠杆击发时下压,形似鸟嘴)。得到鸟铳的戚继光,为鸟铳量身打造了“三段击”(volley fire)战术。三段击的意思是,持枪士兵们被分成三队,一队装填弹药,一队预备射击,一队瞄准开火。于是如此搭配下来的话,就实现了火绳枪威力的最大化。

从公元 15 世纪末开始,火绳枪在欧洲,改变了欧洲历史,也改变了人类历史。

最终,火绳枪成为西班牙人拿下美洲的最重要的利器,并且成为欧洲三十年战争之前的主力作战武器。

明朝火器为何输给清朝

结论一句话,明代拿着火器去称霸世界,几乎不可能,已经晚了。

你问题没看懂,明朝火器? 明初确实有些继承元朝的火器当时算现进,明末,火器大炮仿的西班牙的,大炮算现进,步兵的火器,连打完丰臣秀吉的朝鲜都不如,明末曾经想研发火器,但是准备好的工厂和人员被清抢了,明初火器算持平世界现进水平,明末明也闭关锁国的,火器其实连清都不如,明朝火器重来称霸不了世界,背锅?没看懂,如果说有背锅就是大家都以为火器是清朝入侵才落后的,事实上明朝落后世界很多,清初征戈尔丹的时候大量仿制西洋火器,清初也是世界现进水平,就算清末,无烟火药也就比西方晚研制 3 年,其实一直到清灭亡,清朝武器因为大量购买,并没有严重的代差,真正的代差出现在一战,一战武器更新特别快,但是中国在军阀混战,虽有引进,但是西方禁运了,进口的基本淘汰的民用步枪,这时中国火器才开始真正落后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