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不被推翻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三方面来说明:心理原因。生理原因。外部环境

第一,心理原因。

曾国藩此人极端迷信,相信天命之说!他认为权利是不祥之物,清朝还是正统!

他的日记曾这么写道:

圣人有所言,有所不言。积善余庆,其所言者也;万事由命不由人,其所不言者也。

我试举一例说明:

从 1862 年 5 月开始,上海一带爆发了霍乱疫情,每天都有上百人因霍乱而丧命,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一天内有三千人死亡。没有人知道这场瘟疫为何如此来势汹汹,在上海租界的英军算是当时拥有世界上的先进医学文明的人士,也无法阻止这场疫情的蔓延。

很快,疫情蔓延到了围攻天京城的湘军那里,至少有一半人感染上了这种疾病,奄奄一息,更别提打仗了!

对于老曾来说,这是个极度不好的消息,苏州的李秀成一直对上海虎视眈眈,而苏州西边的南京,他的弟弟曾国荃围困南京雨花台已经很久了,近在咫尺,却不能更进一步,如今爆发了疫情,他只能吩咐下属,给战士们发放高丽参,希望以此缓解他们的疫情。

老曾于是自我认定,这是上天在惩罚他,为何惩罚他呢?因为他掌握了太大的权利。于是,他上奏朝廷,希望能派遣一位大员来分担他的职责,至少减掉他一半的权利,以此来平息这场疫情。

这只是其中一例而已,生活中,老曾会算卦,精通天命之术,相信托梦。这里还有一例。同治六年三月,老曾的幼子曾纪鸿得了痘症,他搞来祭祀用品,然后

择花园中厅净室敬奉痘神。傍夕沐浴”

他儿子病好后,他认为这时痘神的功劳,于是在日记中写道:

此次有至险,实出意所不到。一则赖痘神佑助,一则刘叟之老练精慎。

老曾啊老曾,你竟然迷信至此!既然曾国藩迷信,他所认同的天命什么呢?很简单:清朝在他眼里依然是正统。他读的是儒家圣贤书,讲的是忠君报国之道,为国剿匪,无比光荣,如果领兵叛变,那是大逆不道!

清军入关之时,就产生了许多的“贰臣”,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洪承畴、钱谦益、孔有德、尚可喜等人。你要知道,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饱读儒家圣贤之书,尊尚中华文明中心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了全中国,在他们心里造成多大的痛?

不过他们很快就痊愈了,不少人还著书立传,为满清的合理统治献言献策。这其中有一个故事,让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三藩之乱中,广西巡抚马雄镇阖家为清廷殉难。这个事情听来可能没啥特别的,他只不过是千百年来忠臣孝子间,为王朝殉命的一个例子罢了。不过马雄镇的祖父马与进曾经是明朝的辽阳训导。1621 年,清军进攻辽阳,马与进战死沙场。深爱他的妻子得讯后,为了表达对明王朝的无限忠诚,带领家眷和女仆 42 人集体自杀殉国。

60 年后,他的孙子马雄镇,带领家人 38 口,自杀殉忠清朝。听起来有点讽刺,不过很好的说明了经过几十年的心理修正,汉族士大夫们早就把清朝视为正统,不可颠倒了!更无论后来乾隆年间愈演愈烈的文字狱,高压政策下,士大夫们纷纷在心中高树清朝正统的牌子了。

而曾国藩就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心态,要正统,不要造反!


第二,生理原因:曾国藩身体极差!

曾国藩一生一直都在与各种身体毛病做斗争。

随便罗列一下:

他经常腰痛,说自己左腰有寒气作痛。脾胃不好,经常腹泻、腹痛。血压很高,经常头晕目眩。牙齿也经常犯痛,痛的自己夜不能寐,不能治事!此外,他还盗汗,他身上有皮癣,经常奇痒难耐。于是,他会在日记中这样感慨:

夜,倦甚,精神萎顿之至。年未五十,而早衰如此,盖以禀赋不厚,而又百忧催憾,历年郁悒,不无闷损。此后,每日须静坐一次。

无尽的疾病折磨的曾国藩有心无力,在这种身体条件下,他造反的意愿也是大大降低。


第三,外部环境。

你以为,清朝末年,那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说着玩玩的?如果你要起兵造反,要推翻满清政府,你还要看一看洋人的脸色。

这不是危言耸听,事实已经证明,洋人有能力干预清朝的内政。1860 年,英法联军凭借区区 1.8 万人的兵力,竟能攻占我国的首都,逼的慈禧太后落荒而逃,被迫议和。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最可恨的是连圆明园也被付之一炬。

远在安庆的曾国藩,那时还在为剿匪绞尽脑汁。在此之前,他虽然有领略过洋人先进军事科技的厉害,但在这个传统士大夫的眼里,这些不过是西方人的“奇技淫巧”,根本不足为奇。当他得知北京被英法联军攻克的时候,他深感震惊。之后,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洋务派,带着他的幕僚李鸿章等人,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鼓吹“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此后太平天国围攻上海的战役中,李鸿章也借助洋枪队的帮忙,抵挡住了李秀成强大的攻势。再一次验证了洋人军事科技的厉害。

洋枪队中有一个叛徒,名为白齐文。他判离洋枪队后,投奔了太平天国军队,扬言要直接北上,用武力扫荡中原,直抵北京。英国的议会都很紧张,一度以为白齐文真的有可能这么做。不过这家伙最后被李鸿章抓住机会给弄死了。他其实真的是有实力去这么做的,你看英法联军就知道了。

西方自马嘎尔尼拜谒乾隆皇帝以来,一直想要与中国通商,中国自诩天朝上国,不允往来。于是,西方人一再用他的坚船利炮来打开我们封闭的大门。清政府在此时被打得抬不起头来。

在这种洋人强势的情况下,曾国藩能不看一看洋人的脸色吗?我们所知道的是,洋人当时是力挺清朝政府维持统治的,他们想要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统治者来统治中国,以便于他们进行贸易,所以曾国藩的造反,不可能不考虑洋人的因素。

而洋人这会儿刚帮助清朝剿灭太平天国,这会儿你要他支持你老曾造反,徒生事端,断他财路?这事估计洋人也不肯干。

于是,对外部势力的忌惮也是他未能造反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是靠剿灭太平军起家,也是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知晓战争的残酷和自己的渺小。

在与太平军拉锯的三年中,他先后被辱自杀三次,只是命好,每次都是未遂,否则,他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失败者。因为坚持到最后,他成了笑到最后的人,这是个意外,一般人还真挺不过去。

当然,这一切(前因)首先归功于他的做人成功,然后(后果)就是他周围一群人的为人都还说得过去,这两者构成他最终一路磕磕绊绊坚持下来的基石。

江浙(地方)土豪对他财政的支持成了他战争的后勤,这是他心底里一直感激的部分,李鸿章后期的淮军的崛起,虽然对他有一定的冲击,但也只是深处的不可提及,总体来说,还是帮助他湘军的,毕竟,李鸿章是他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师生友谊在那个年月,还是比较让人感动的,即便在今天,也是楷模。

但是,若没有太平军的内讧,以曾国藩当时的能量以及军队显示出的态势,包括他周围一切的综合评估之后的整体实力来看,他要灭掉太平军真的很难,鹿死谁手,真的难说,搞不好,最后的结果,自杀的还是他。

但是,正是太平军的内讧使他看到起义成功的不可捉摸,这是他后来灭掉太平军后,突然老实变乖的主要原因。不要说什么忠诚什么儒家文化,在争夺政权这方面,那些都显得有点轻飘飘,你要说那些都是屁,估计反对的也没几个。

另外,当时腐败的清政府,别看打不过外国侵略者,集起全国之力,玩命拼死像太平军这样的反对者,他还是有战胜的实力的,没他曾国藩,还有李鸿章,还有左宗棠,还有僧格林沁,还有胡林翼,等等,多的是。

最后有一点是最主要的,那就是,造反的成本太大,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之后,沾满鲜血的顶子上所能闻到成功的清香已经够他享受,继续闻个十年八年至于老死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他实在犯不着再冒险找罪受。

李秀成,真的傻里吧唧的,只顾按照自己的意思对曾国藩忽悠,最后,自己命自己忽悠完完了。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