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像他的一些前辈们一样生前声名显赫,去世多年后作品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金大侠离我们远行至今已逾一载矣!他驾鹤远行,带走了几代人的武侠梦。他生前叱咤风云,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的一个甲子里,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奇幻的侠的世界——这个世界连接了遥远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精神家园,又深深扎根于当时的社会,它属于昨夜的星辰。无论世事纷扰变化,很多人都能够从中看到少年梦想的样子,并深深获得文学的慰藉。因此世人公认:有井水处有金庸。

但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后,金庸的武侠世界随着金庸的仙逝而随风远去,我感到这个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已经无法再理解金庸先生的精髓。

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像他的一些前辈们一样生前声名显赫,去世多年后作品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其中存在很多阅读障碍——

障碍 1:传统社会武侠情怀的式微与现代社会独善其身的犬儒主义的风行。仗剑天涯的洒脱,行侠仗义的冲动,风尘仆仆的流浪与这个格式化的时代格格不入,前者是田园时代的江湖山水,后者是朝九晚五的都市生活。这里面存在断裂,尤其是都市生活熏染的精致生活,明哲保身,工于心计,疏于冲动…少年人一身鲜肉,却内心老成(比我们这代人早熟至少十年),他们恐怕无法理解杨过十六年守候断肠崖,无法理解乔峰命陨雁门,无法理解襄阳城破郭家舍身取义…当然他们能够从文以上读懂,但是难以在情感上与之共鸣,更不会因此热血沸腾。不信看看历代的电视剧版《射雕》,一开始的家国情怀,到后来的侠之大者,拍到最后不过是金童玉女的打情骂俏和傻大哥的装疯卖傻。这就是隔阂起源。

障碍 2:千姿百态的多元娱乐产品全面替换武侠小说的慰藉功能。这句话说白了就是现在好吃的多了,谁也不会为武侠书而沉迷其中。

金庸的武侠也不过是成年人的童话书,最初报刊专栏,吸粉导流所做。无非帮助人们摆脱现实的残酷,天马星空于想象的世界。现如今,让人沉迷的东西太多了!文学上,女有古风耽美,男有凡人修仙,盗墓宫廷男女通吃 武侠历史玄幻同人混搭…层出不穷,动辄几百万字,上千万字,让人陷入文字迷宫欲罢不能;不喜欢读书的可以追剧,韩剧日剧美剧泰国剧,印度神剧都受人追捧,金庸翻拍越来越敷衍,再也没有金庸的神韵。

不稀罕追剧的,还能打游戏,新生代后宁可看动漫二次元 ACG,玩吃鸡农药乐在其中。他们不会像我们这代人一样,整个学期在被窝里偷偷打手电读完金庸的书。

世界很大,诱惑很多,有趣的眼花缭乱,这代人见过大世面,读金庸太累。

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像他的一些前辈们一样生前声名显赫,去世多年后作品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障碍 3:这一代人的生活状态与金庸的武侠世界渐行渐远。在一个工业化,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活得格外现实,格外“现代“,钢筋水泥的世界,真气无法打通,任何招式也无法打动。

我们这代人会因为崇拜葵花宝典而学习飞针,为了练习“九阴真经“而打坐试图开发任督二脉,没事上蹿下跳练习轻功,舞刀弄枪比划比划,这种事再也不会出现在零零后身上。他们太老沉,太现代。

他们即便学习空手道,散打,泰拳,巴西战舞,热衷于 MMA,也是为了耍酷,为了保持颜值,锻造身材,他们的一切留给了现实世界的生存和规则,并没有为武侠世界留下一扇门户。


在一个发展加速度的世界里,恐怕没有不朽。曾经让我们热泪盈眶,感到不朽的世界名著,俄罗斯的,法国的,德国的,南美的,日本的,中国的,任何一本经典都被请下神坛,如今大概只有豆瓣小众文艺青年们还在吟唱…这样的命运,恐怕金庸先生也无法避免。不过我们这代人会为金先生在记忆里立下一座丰碑。

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像他的一些前辈们一样生前声名显赫,去世多年后作品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解答能对您有帮助。

我认为,金庸小说不会像某些畅销书作家的作品一样昙花一现,反而会长久地流传下去,其热度会有一个相当的持久性。下面我论证自己的观点。

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像他的一些前辈们一样生前声名显赫,去世多年后作品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01

时间检验

如楼主所言,还珠楼主等人的作品,同为新派武侠小说,其热度囿于一时,如今少人问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衡量传世作品的一个重要指标:时间。

所谓时间检验的一个方面,适合当时读者(可以扩展为受众)口味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后代的受众。还珠楼主等作品的昌盛,是当时的白话小说大行其道的影响,便如网红直播受益于 4G 网络,同时,看惯了宋江李逵红拂之流的观众,也想换换口味。不过时至今日我们回头再看,那些作品中的人物描写,颇近于扁平化,在全民识字率不高的民国,或可大行其道,但要放到今日,水平估计不及一般的网络写手。

时间检验的另一方面,对应的作品在当时各项娱乐活动中的竞争力强,但时至今日,优势不复存在。那个时代,固然有各种消遣娱乐的场所,但场所并不是生活的主要活动地点,家庭学校单位才更多地占据时间,这就是在当时包括后续很长一段时间书籍报刊杂志得以畅销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当其他门类的娱乐活动强势来袭,该作品是否顶得住压力?

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像他的一些前辈们一样生前声名显赫,去世多年后作品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02

思想性与艺术性

时间的检验可以淘汰一大批伪名著,当然也包括一些优秀作品,有些作品的流传,既有人事,又因天命。不过能够流传下来的,一定是我们常说的“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这并非官话,而是高度凝练的总结,还珠楼主时期的作品不用说了,毕竟距离相对遥远,与金庸同时代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车载斗量,著名的“金古梁温”四大天王不必说了,其他如卧龙生、司马翎、李凉等等,也曾红极一时,现在各位可还能在书店(不是旧书摊)找到新近出版的其他作家的作品吗?

其原因并不复杂,在传统文化中,江湖一词,简单而又复杂,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或凄凉悲怆,或儿女情长,或白衣如雪,或潇洒不羁,其中凝结的,不只是平凡人的侠客梦,更多的是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如何让别人的江湖嵌入、丰富乃至修正我们的江湖,这是一个接受与抛弃的过程,也是一个检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过程。

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像他的一些前辈们一样生前声名显赫,去世多年后作品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03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之一:打压。金庸的每本重要作品,似乎都有被列为禁书的记录,比如《射雕英雄传》曾被台湾当局封禁,同时,我年青之时,金庸与琼瑶等,是老师严禁阅读的精神鸦片,读了便是离经叛道不学好。反观今日,连北大这样的顶级学府都开设了金庸研究课,金庸小说的片段先后被大陆和台湾选入语文课本。这种人为的压制,属于更加严格的检验,而压制之后的认同,甚至褒扬,更能证明其作品的含金量。

外部因素之二:移植。当年有部畅销小说叫做《X 图腾》,红极一时,嗣后,便中法联合推上大银幕,票房收入不足 7 亿,据说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来,这里并非讽刺,只是像明确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在当前的各类文艺形式纷杂的情况下,也会面临一个非主流式的检验,能够被改编为包括影视在内的戏剧作品,是一种认可,但被改编的热情与改编之后的热度,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该作品的质量。金庸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次数,应该是一个记录。

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像他的一些前辈们一样生前声名显赫,去世多年后作品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04

结语

以上仅仅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浅见,一定有偏颇之处,毕竟预测功夫,需要更为高级的历史站位、学术功底与智慧等级,不敢立不服来辩的 flag,于是,先读两章金庸过过瘾去。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