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蒙古崛起时,南宋、金国、西夏统一为一个中央王朝,是否可以抵挡蒙古入侵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首先第一点,你认为在古代的时候,一个势力最多能够管辖多少军队呢?

这不是一个概念命题,而是一个确切的命题,因为在古代的那种通讯条件之下,大势力最多能够管辖 10 万左右的军队,这已经是顶天儿了,出过这些数目,那就需要另外分派不同的指挥所,兵不在多贵在,精将不在,勇,贵在谋。女真人是最明白这个道理,他为什么 7000 女真人将 80 万辽国军队打到头,也不敢回想想女真人当时是怎样一种使用军队的心得。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命题扩大一下去看一下,其他的时候,比如说近代一点儿,拿破仑那个时期大势力手底下单个军队最大的指挥单位,也是以 10 万作为计算的。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就算当时蒙古人面对的国家是西夏,金,南宋等不同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的一个巨无霸的庞大势力 在局部战场上面,蒙古人仍然是占便宜的,为什么这批从血与火之中走出来的地狱战士,能够将恐怖烧到整个世界?不是说他们是运气,而是这批人真的有实力,很难想象这些人马一体的死亡战士究竟是如何锻炼出来的。

其实我们把这个概念稍微偷偷换一下,就这个范围,大家一看,大家都知道这个地图是属于谁的,大明王朝的,大明王朝那个时候也讲的特别好听,说全国上下能够动用的军队 200 多万,但剿灭努尔哈赤的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 yy 首发于悟空问答)军队多少,十几万,这已经算得上是极限了!远距离的长途奔袭,再加上自己还需要负责这支军队的普及,所以远征军 10 万左右,已经算得上是倾其所有了。

同样的道理,蒙古人如果真的率领军队进攻而来,按照这种计算方法的话,这么庞大的一个势力,能够集结起来的军队不超过几十万!来了太多的军队,第一地方上面负担不起,运输太吃力了,第二,指挥混乱,很容易让别人钻了空子,你还不如派一支小部队跟敌人堂而皇之的决战,这时候军队多了,更多的时候是和自己人在战斗,比如说淝水之战,就是因为前面的军队只是退了一小步,后面的军队却以为前方溃败了然后呼啦一下子所有人全部逃光了,90 万的军队就这么荒唐的被击败了。

我们具体论证了什么东西,论证了没有任何人能够在蒙古高原击败成吉思汗的军队,即便是你这个事例已经统一了,即便你国家拥有几百万的军队,你仍然打不败成吉思汗,甚至你如果脑子发热,把这几百万军队拿去攻打蒙古,那你这是自讨苦吃。

剩下来唯一的选择就是自己防守,避其锋芒,将重兵集结于边关哨所之地,拖延蒙古人的进攻时间,是蒙古人不战自溃。

但是这也有自己的风险,什么?长时间的战争会让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陷入混乱之中,百姓沉重的税负,再加上自己本身军事上面的需求,会导致国库入不敷出,万一这个时候搞一个农民起义呢,或者不考农民起义,蒙古部落如果沿着你的边关哨所直接插进你的首都,你也受不了!毕竟我们曾经说过,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地点,那就是北京,所以无论是历史的必然,还是说行政上面的需求,首都行政中心都会集中于北京这块儿地方!

如果有人给你玩一次黑虎掏心,你能不能够防御住呢?

是不是觉得我这些手法都很眼熟?没错,满清八旗子弟入关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一套方法,大明王朝也是因为这样完蛋的。

为用成吉思汗的话来讲,周遭文明没有一个是星星文明,没有一个充满着朝气,充满着活力,去对抗如狼似虎,如同烈火一般焚烧过整个地球的蒙古铁骑,这才是蒙古人最恐怖的地方,这才是蒙古人面对其他文明心理上面的天然优势。

简单来讲是利比蒙古人大的时间太长了,腐败无能,或者是没有任何进取心了,视力比成吉思汗小,但是有进取心的成吉思汗可以用实力直接碾压他,一盘棋成吉思汗从一开始就已经赢了,从他掌管整个蒙古部落开始,地球上面突然出现了一只强悍的骑兵部队,开始,这盘棋就已经属于成吉思汗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成吉思汗自己说了算,再加上成吉思汗本身就拥有一定的战略眼光,无论是借道灭了金,还是说联合南宋一起对付金,最初的战略构想来自于谁?全部来自于成吉思汗。

你要庆幸,因为南宋在遇到蒙古之前,已经打了快 100 年的战争,两淮,荆襄防线是现成的,是久经考验的,是一轮轮被北方少数民族冲杀出来的防线。然而还是没挡住。南宋是我心中真正尽了最后一口气与敌人拼到了真正弹尽粮绝的朝廷。他的外交,军事策略都无比正确,用金银腐化对方,消磨对方锐气,认怂装孙子,等待时机。一旦占住了就修城,挖壕沟,建工事,然后又认怂,赔钱,再从贸易上赚回来,对抗北方少数民族,这个方法最有效。外交上腐化对方,军事上绝对不出城。铁乌龟战术。可惜,遇到了蒙古。但是无论怎么说,南宋是蒙古灭掉的国家里,耗时最长,用兵最多,损失最大的。如果按照一板一眼的说法,南宋把蒙古打分裂了,灭掉南宋的是元,而不是蒙古帝国。

最后,人家铁蹄踏破了你引以为傲的三层防线,攻下临安。然后用你最擅长的水战,在崖山全灭你的水军,真的是输的心服口服。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