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需求怎么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包括哪些方面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以下情况:

1、治理主体不断外流

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向城市迁移,优秀的青年群体选择非农岗位就业,乡村的精英人才不断流失,空心村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村社会逐渐从熟人社会转变成陌生人社会。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头脑有思想的人带领,市场企业在农村很难成长,这些都给乡村治理带来不少挑战。

2、集体经济薄弱

近年来,也有不少政府补贴、社会投入向农村地区下沉,农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外部力量却是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而内生动力的培养仍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建设资金大多依靠政府补贴,而政府财政资金来源有限,这很大程度限制了乡村建设的进程。

3、实用人才缺失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事关民生的许多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村一级组织,各项政策、资金、资源都在向基层倾斜,乡村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事务,使得乡村治理工作量大大增加,亟需大量优秀的治理人才。但是,很多乡村地区普遍存在干部储备总量不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够、社会治理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优秀人才选择进入大城市,村干部的选择余地较小,后备干部力量严重不足。

基于农村基层治理的实际发展需求,需要这么做

1、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减少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要紧扣乡村人才这个关键,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对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2、出台土地改革政策,盘活农村资产

2020 年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改革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农村土地改革已经迈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接下来国家也明确提出要保障农村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稳定不变,进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改革有序开展,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国家也将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整治整合,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藏粮于地”!

3、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近年来,各地创新思路,如打造一村一品,搞民宿,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建设等,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广大农民广泛参与的融合格局。通过推广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合作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分享到更多产业增值收益。要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纳入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格局中,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尽量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

4、乡村治理需要引入数字技术

2019 年 5 月中办、国办颁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明确提出: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基础乡村治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乡村,数字乡村,科技乡村。以美丽乡村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目前已在数字乡村领域小有成效。

以数字化社会治理为基础,打造村级门户并实现万村互联,通过信息化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合政务、电商、农业、金融、民生便民等数字服务下沉农村,推动互联网 + 社区向农村延伸,推行线上 + 线下融合的现代治理模式,畅通社情民意,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培育增强农村群众互联网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社会参与、多元主体互动的运作模式,整合全国资源赋能乡村发展。

我作为一名村综治协管员,感觉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每天的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类起来,其实无外乎群众诉求通道不通畅;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导致问题扩大化;而且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不同的风土民情,所产生的矛盾点也不同,刚来这面工作的时候,发现很多诉求自己压根都没有听过,开展工作比较困难。工作上的转折点在村里使用了智能基层治理平台,最大的程度上畅通了群众的诉求通道,也可及时的让我们基层干部在第一时间做出反馈,如遇到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诉求,也可通过线上进行邀请,邀请当地的老党员等积极分子进行帮助解决;最好的一点就是闽事理可切合实地的情况不同,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风俗,特点等进行独立制定解决方案。其实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我认为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才能拿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