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芜耕种入不敷出,年轻人不愿接班,中国的农业以后将会怎样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农业要发展,在本次土地承包期后,必须做好三件事: 1. 在适当的时候,国家应毫不犹豫的收回土地使用权。目前土地使用特点是零散、没有规模,不利于以后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很多农民占着茅坑不拉屎,占着良田不耕种,甚至有些农民不流转,宁可丢荒也不给其他耕种者耕种,浪费国家大量的土地资源,给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危害!所以对于丢荒一定时间的土地,国家应该果断地收回土地使用权。国家收回土地使用权后,对土地使用重新进行规划,要从根本上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中国农业要发展,收回土地使用权是关键。2. 国家收回土地使用权后,由粮食生产大户承包,做到“零租金”。目前粮食生产大户需要支付较高的土地流转金,负担重。粮食生产是向社会提供粮食的,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粮食生产者是不应该负担土地使用费的!所以,土地承包零租金后,可以大大减轻承包户因土地流转需交的承包费,有效的减轻了粮食生产者的负担。3. 提高粮食生产补贴,并把补贴精准地补到生产者手中。目前国家也有粮食补贴,但搞不清楚的是,很多农民把土地丢荒,不种粮食了为什么国家还发给粮食补贴?这样是不是有“鼓励土地丢荒”之嫌?不种粮了就不应该有补贴。一边是农民拿着国家土地不耕种却收着租金和各种补贴款,另一边是生产者既要付土地流转费,又不能完全享受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粮食生产收益必然低,严重挫伤生产大户的积极性。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补贴,并精准的补贴到粮食生产者手中 (丢荒者不能拿到一分钱),粮食生产的效益必将大大提高,才能明显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才能发展,国家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证。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已经有资金和能力对土地进行重新的规划和使用,有能力提高土地的效率,有能力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农业问题应该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在與论上除了政府的声音,就是一些老农民的呼吁,很少有其它群体的人关心这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偶有议论,也是辱骂农民无能无用无德,就知道向政府伸手要钱之类的话,而完全忽视了农民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农业将如何发展,农民将何去何从,美丽乡村将如何实现?这一系列问题,将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要发展,从事农业的队伍素质好坏是关键。如今的农业队伍出现两种情况,1. 从事水果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者,多数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有一定文化基础,一部分人还是有相当的农业科技水平的,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同时也创造了财富。这部分人代表了中国农业的科技水平,是科技兴农的实力派,只要国家重视这股力量,将来他们可能成我国科技兴农的生力军。2. 从事大宗粮食种植的农民,这是我国农业劳动的主要群体,可以说占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的百分之九十。这一部分人大多数都是年龄偏大的农民,老龄化的群体就寓示着思想的保守,科技的落后,文化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他们已无精力从事其它需要技术的行业,只有靠传统种植来搞粮食作物的种植。因此,在某些地方出现撂荒现象也是迫不得已,年轻人为了养家从事了其它行业,而年事已高的农民无力耕种,看似可惜,一算经济帐,种几亩地真是不划算。

规模化粮食种植和合作社互助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就目前的农业状况,以后究竟该怎么发展?我看有两条路可走。1. 粮食作物实行大规模种植。如果种的地太少收入太低,大部分人都不想干,只有规模化种植,再有国家的补贴和扶持,在如今的低粮价的情况下,才能有所收获。如果只还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农民永远都富不起来。2. 经济作物的种植还是靠农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管理经营。种植面积不宜过大,大家可以互相学习,相互传授经验,合作社经营可以使产品规模化,更有利于经营。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从事农业劳动的队伍更有生存空间。农业要走规模化科技化道路,势必会更减少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剩余劳动力可以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找到更有价值的岗位。对退出农业生产经营的中青年农民来说,怎样让他们平稳过度,让他们真正的脱离农业,在其它工作中创造更多的财富,是我们职能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无论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还是离开农业生产农民,让他们都能安居乐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干。不要像某些人说的那么瘆得慌,农民一进城,农村就会荒凉,土地就会荒废,也没有那么可怕。减少农业人口,也是农业发展的的一个过程,农业的发展是要减人,某些专家更不要鼔励已脱离农业生产的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回乡创业,农村有原来的百分之一的人口就可以胜任农村种植业的劳动,还是要那些剩余劳动力安心在外工作为好。

我国的农业没有某些人想像的那么悲观,但也不容忽视,只要合理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力打造我国现代化农业,保持我国的现有耕地不减少,农业生产很快就会有所发展,粮食安全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