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燕云十六州,乃是中原王朝北部的一道重要屏障,虽然宋初曾多次北伐意图夺回,奈何遇到了同样处于鼎盛时期的辽国,最终无功而返,此后更是长期处于被动的战略防御之中,再也无力夺回。那么宋朝为何始终不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呢?事实上与宋朝的军事制度密切相关,而“杯酒释兵权”只是这种军事改革的第一步而已。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燕云十六州”位置示意图

“杯酒释兵权”仅仅是军事改革的第一步

赵匡胤本就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大位,再加上五代十国时期武将兵变之事时常发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在政治上推行“强干弱枝”统治模式,有效避免了地方势力做大。同时,赵匡胤也在积极推行军事改革。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赵匡胤

而赵匡胤军事改革的第一步,便是要将禁军牢牢掌握在手中。宋朝建立之后,为了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制定了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精英,组建东京禁军的制度。如此一来,直属于中央的禁军便成为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从而有效避免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可是如此一来,禁军将领的忠诚便成了问题,虽说宋初的禁军将领极为忠诚,但是人心隔肚皮,他又岂肯将王朝的命运交于他人之手,更何况未来之事谁又说得清。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公元 961 年)七月初九日,宋太祖将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喝酒,经过酒桌上的一番长谈,石守信等人次日纷纷主动要求解除兵权,这便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然而,这仅仅是宋朝军事改革的第一步。

军事制度彻底改革,才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

人心隔肚皮,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建立完善的制度才是关键,在赵匡胤的推动下,宋朝的军事改革主要有四项内容: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1、建立枢密院制度,推动兵权分解。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又称“三衙”)统领。此外,建立枢密院,主管军队调动。如此以来,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从而确保了皇帝对禁军的掌控。

2、军队一分为二,内外相互制约。将全国军队分为两部分,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则戍守各地。如此以来,京城驻军足以制约地方发生的叛乱,而各地驻军也可以扑灭京城发生的叛乱。内外相互制约之下,叛乱极难发生。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3、兵将分离政策,将领丢失军权。京城禁军和地方守军必须定期调动,这种轮流驻防的方法称之为“更戍法”。如此以来,由于士兵经常换防,便达到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目的,有效防止了各级将领掌握军权。

4、立而不设制度,防止将领做大。殿前司的二帅和侍卫司的首三帅不再授予他人,以致侍卫司只余下马军和步军的统帅,而没有了原来统合两军的马步军统帅,侍卫司就此一分为二。从而降低和分割了禁军统帅的职权,使军权服膺于皇权。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这种军事改革虽然降低了发生叛乱的风险,使得皇权更加稳固,但无疑对军队战斗力形成了极大影响。宋初由于刚刚经历乱世,军队经过长期征战,战斗力尚有保证,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军的战斗力持续下降却是已成定局。

宋朝为何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

正如前文所说,宋太祖的这种军事改革,从长期来看的确制约了宋朝的军事能力,但其实对于宋初的军队战斗力影响却不是很大,更何况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曾御驾亲征。那么宋朝为何始终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萧太后也不是易与之辈

1、宋朝对辽国并不占优。辽国不同于以往的游牧政权,以往的游牧政权虽然强大,但却往往是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各部落相对独立,凝聚力相对有限,一旦雄才大略的霸主去世,游牧政权很快便会分崩离析。然而辽国不同,除了因环境影响导致生活生产方式不同之外,它的统治模式已经与中原王朝并无二致,凝聚力同样很强。因此,不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军队战力,宋朝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即使是在统治者这个层面,当一代雄主赵匡胤遇到一代贤后萧燕燕,同样不占优势。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辽国并不弱于宋朝

2、燕云十六州百姓对宋朝归属感有限。这才是另外一个致命原因,从后晋天福元年(936 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辽国),到开宝八年(975 年)宋朝基本完成天下一统,具备北伐条件,辽国对燕云十六州的统治已经长达四十年。而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在这种统治模式下,历经两三代人的统治,辽国对燕云十六州的统治已经极为稳固。要知道,早在宋朝建立之前,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便已经开始接受辽国的统治,这里的百姓对于宋朝这个新生国家到底有多少归属感,恐怕并不乐观。不要给百姓讲什么大道理,他们的要求不过是安稳日子罢了。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宋太宗赵光义

虽然此后辽国国势日衰,但宋朝又何尝不是如此,更何况随着时间推移,辽国对燕云十六州的统治只能越来越牢固,此地百姓对宋朝的认同感越来越低。因此,在宋太祖和宋太宗北伐相继失败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机会。

肯定有关系,但并非是收不回来的唯一原因。简列之,以供参考:

  1. 辽朝立国已久,国力雄厚。到宋太祖建国时,辽对“幽云十六州”已经经营了 24 年,各方面的防御措施都做的很完备。而中原刚刚历经五代十国战乱,元气大伤,未得恢复,还没有实力与契丹战斗。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2. 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杯酒释兵权,大肆打压武将,抬高士大夫地位。文人管兵,指挥战斗,但多是纸上谈兵的瞎指挥。武将建议得不到重用。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3. 燕云十六州本身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丢失容易,夺回来难。况且北方骑兵战力强悍,机动性强,而宋兵多为步兵,机动性差,容易成为骑兵的靶子。五代第一明君周世宗竭尽全力才收回了两三个,略逊一筹的赵匡胤、赵光义想收回来却是艰难。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4. 调兵遣将需讲究“专而不疑,活而不僵”的,频繁换、作战僵化是兵家大忌。这一点赵光义做的很不好,雍熙北伐时,他在后方瞎指挥,派遣文人作监军,猜疑武将,时常更换戍边的将领,导致军心涣散,军队凝聚力不够。比如说攻山头时,将领不能擅作主张,需要先画图报告,然后他在图上画标记,将士需要严格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打。莫说战机稍纵即逝,就是战机充足,他又不了解这个山头的地形,又怎么能凭空想瞎指挥呢。于是,在后来的高粱河之战,赵光义终于吃到了苦头,落了个中矢骑驴,狼狈而逃的下场。
    宋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有没有关系

总论: 虽然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作乱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统治秩序,维护了国家统一。但长期以来,弊端日显,遗患无穷。对于幽云十六州,北宋初期战斗力很强的时候还收不回来,那么以后积贫积弱的时候,就更加收不回来了。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