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计谋在实际战争中有作用吗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请。巜三国演义》中的事例对于从政经商,用兵打仗等都很有用,尤其在军事方面。OO 一,在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十大战例中,三国演义中就占了三个。①公元前 684 年春齐鲁长勺之战。②公元前 632 年 4 月晋楚城濮之战。③公元前 354 年围魏救赵之战。④公元前 203 年十月楚汉成皋之战。⑤公元前 204 年韩信破赵之战。⑥公元 23 年一月新汉昆阳之战。⑦公元 382 年十月秦晋淝水之战。三国时期,⑧公元 199 年春袁曹官渡之战。⑨公元 208 年十月吴魏赤壁之战。⑩公元 222 年吴蜀彝陵之战。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的第三节中,充分引用了巜三国》中的三个以弱胜强的战例,为我军制定了诱敌深入,以弱胜强的战略方针!OO 二,《三国演义》中的很多实例都再现了《孙子兵法》的精髓。孙子说,兵之情主速。也就是兵贵神速。在三国中,孟达欲在上庸举兵,不听孔明之言,以为司马懿从宛城到上庸需一月有余,谁料司马懿用兵神速,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为司马懿所杀 (第 94 回)。兵书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安排关羽去华容道埋伏,并说燃几堆烟火引曹操来华容,正是运用了兵法中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孙子云,兵者,诡道也。就是说用兵之法,必须使用计谋,迷惑对方。在赤壁战中,周瑜先后用了,将计就计,苦肉计,连环计。曹操战马超时,用了反间计。王允杀董卓用了美人计,连环计。三国中用谋用计之例不胜枚举!总之,三国中所使用的计谋,在实际战争中都是有用的,难怪有人说,一部《三国演义》,等于半部兵书。

《三国演义》中的计谋在实际战争中有作用吗 我国兵书体系中将军事纪实类兵书称为“戎事笔录”。日本、蒙古包括我国历代的指挥员都有仿造《春秋》《左转》等历史著作中记录的战例制定作战计划的例子。到明末包括李自成和努尔哈赤等人都在参考《三国演义》等小说来学习战略战术。这样的形式利于传播,也便于刚刚接触兵书,尚未获得军事经验的青年阅读和学习。中国史家推崇“春秋笔法”,像宋代张预的《百将传》虽然记录了大批名将的战例,但对战例细节记述仍然不够详细。而同样创作于宋代的《何博士备论》评论战国以来历代军事家的得失成败,更多是从政治和大战略角度,对具体战例和实战指导论述有限。这就导致对汉语言文字了解有限的将领无法直接去阅读军事纪录作品,而演义小说虽然是文人创作,但至少是部分基于战场战例,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善于描写战争,提供封建社会战争的某些有价值的研究材料,是《三国演义》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方面。《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成就是值得注意的,许多战略战术的运用,大体上符合军事科学的原则,具有某些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同时,描写战争的艺术方法也是丰富多样的。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彜陵之战,都是双方的力量对比,客观条件的优劣差别很大的情况下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三国演义》写战争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火烧赤壁是火攻,水淹七军是水攻,空城计则是是心理战的精彩篇章。作者还用活生生的事例,生动刻划了不顾实际,只会纸上谈兵的军事教条主义者马谡的形象,他的照本宣科,违反实际,其结果街亭失守,破坏了诸葛亮的全局战略部署。

总之,中国的军事理论和智慧在《三国演义》中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得到生动体现,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早在红军时期,毛主席没有上过一天军事院校,但他书生拜大将,成为举世公认的军事战略家与战争指挥家,除了天赋异禀,还与他认真研读与光辉实践中国传统军事理论分不开的,而这些传统文献,也包括《三国演义》在内。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